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原则

更新时间:2024-08-1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响亮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之全面、内容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构成了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六条根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问题、顺利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取得从易到难、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全面的持续成功,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最核心、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首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前景光明,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不动摇。

其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各种任务相互交织,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避免改革的盲目性、片面性。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和权威性,才能有效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和协同机制问题,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确保改革决策和部署的系统集成与高效执行,实现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改革的全面布局和整体推进,做到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

第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延续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使改革开放能够在“纷繁复杂”中把准“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药方”。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攻克不少难关,啃下不少硬骨头,才能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才能使改革开放不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新征程上继续深化改革,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力量源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角,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改革开放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创造和推动的。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这是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只有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各环节,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确保每个群体都能从改革中受益。

一方面,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肇始于对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和愿望的有力回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方面,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改革就无从谈起。只有依靠人民改革,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中完善政策主张,人民群众才会积极参与改革。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要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汇集亿万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活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思想指引

守正创新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守正创新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守正和创新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改革开放是守正和创新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守正。守正守的是本、是根,守的是正道、正气,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动摇。我们推进的改革是朝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改。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

另一方面,在守正的基础上必须创新。创新的是表达形式、方式,即开辟新境界、创造新事物。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四十多年来,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成功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既要守好本和源、根和魂,又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劲支撑动力

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个鲜明特征,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远性作用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新时代以来,党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起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些制度既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与广阔的创新空间,又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与强劲的支撑动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筑牢根本制度。根本制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是管总的、管全局的制度,是我国制度体系之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根本制度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顶梁柱”,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筑牢根本制度,充分发挥根本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完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是党治国理政的主要制度,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我国制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制度优势。基本制度与社会变化发展联系紧密,因此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不断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使其适应时代变化要求。

第三,创新重要制度。重要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是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的主体性制度,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法治体系、党的建设制度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各个方面的重要制度进行了梳理,涉及55个具体制度。重要制度上接国家治理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之基层,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显著制度优势、强大制度效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法律保障

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一个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直面和解决法治和人治问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与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助于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从而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首先,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来看,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法治先行,树立法治思维、贯彻法治理念、严格依法办事,用好法治力量,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坚强保障。实践证明,善用法治无论对于治国理政还是对于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都极为重要,用好法律武器,在实践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从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追求来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联结在一起。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的利益。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满足人民对包括法治在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增长需求。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期待新要求。

第三,从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必须用法治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凸显,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要应对各种打压遏制和风险挑战,必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用好法治力量和制度威力,用法治塑造良好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与冲突,保证中国改革开放破浪前行。可以说,法治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与法治内在联结、相互依存、伴生发展。

六、坚持系统观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改革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全面深化改革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要学会运用系统观念分析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充分认识“全面”的系统意蕴。“全面”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诸领域的改革,也包括城乡、区域、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处理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其次,必须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面向新征程,坚持用系统观念谋划全局,既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又要充分把握改革的时序和节奏。具体而言,“时”即把握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时机、节奏和时势,对实施顺利、效果明显的改革政策措施,要加快推进;对达到预期效果的改革实践,要及时总结提炼,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度”即力度,从质和量上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坚定不移地将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健全改革风险识别和防范体系,实行包容审慎的改革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机制。“效”即效率、效果、实效,要从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关切出发,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凝聚社会共识,不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系统观念和思维进行谋划,注重系统集成和要素领域的协同,有序解决各领域各环节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的协同与突破,从而实现由局部探索到破冰突围。

第三,要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系统观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整体谋划、科学统筹,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协同推进,精准落实;又要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研究”(LSYZD21001);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的‘三重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23KS10);江西省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路径研究”〔YC2022-B090〕

作者简介:邹生根,金沙js3833官方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康凤云,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地址:https://www.ccpph.com.cn/bwyc/202408/t20240815_372969.html



返回页首

XML 地图